晚期肺鳞癌的整体治疗策略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0%左右,其中肺鳞状细胞癌(SqCLC)约占NSCLC患者的30%左右。晚期肺鳞癌患者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期(OS)大约在10个月左右,因而如何优化整体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备受临床关注。9月18日早,一场以“肺鳞癌的治疗艺术”为主题的早餐会在CSCO年会现场如期召开,会中针对肺鳞癌诊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0%左右,其中肺鳞状细胞癌(SqCLC)约占NSCLC患者的30%左右。晚期肺鳞癌患者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期(OS)大约在10个月左右,因而如何优化整体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备受临床关注。9月18日早,一场以“肺鳞癌的治疗艺术”为主题的早餐会在CSCO年会现场如期召开,会中针对肺鳞癌诊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晚期肺鳞癌的整体治疗策略
一线治疗
ECOG1594研究是第一项在晚期NSCLC患者中比较第三代化疗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奠定了第三代细胞毒化疗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地位。结果表明,铂类联合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及紫杉醇三种药物的疗效相近,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在至肿瘤进展时间(TTP)上显著优于紫杉醇联合顺铂(4.2个月VS3.4个月,P=0.001)。该研究共纳入288例晚期肺鳞癌患者,针对组织学分型的亚组分析显示,与其他化疗方案相比,GP方案对肺鳞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最高,分别达4.4个月和9.4个月(表)。JMDB研究是一项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GP方案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共纳入1725例未经化疗的ⅢB或Ⅳ期NSCLC患者。在总体人群,GP方案的OS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相当(均为10.3个月),但在鳞癌亚组患者中,GP方案组的PFS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显著延长(5.5个月VS4.4个月,P=0.002),GP 方案组的OS 也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显著延长(10.8个月VS9.4个月,P=0.050),表明吉西他滨对肺鳞癌患者治疗证据充分。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近年来研制的新型紫杉醇药物,弥补了溶剂型紫杉醇的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等不足。CA031研究比较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结果显示,对于450例肺鳞癌患者,白蛋白紫杉醇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紫杉醇组(41%VS24%,P<0.001),但两组患者的中位OS无显著差异(10.7个月VS9.5个月,P=0.284),提示白蛋白紫杉醇在肺鳞癌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今年ASCO上报道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CTONG1002比较了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ORR。结果显示,对于127例肺鳞癌患者,两组患者的ORR无显著差异(46.3%VS30.4%,P=0.085),PFS也无统计学差异(5.7个月VS4.8个月,P=0.657)。基于上述循证证据,目前吉西他滨等第三代化疗药与铂类联合仍是晚期肺鳞癌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
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是对完成一线化疗后病情稳定(CR+PR+SD)的患者,在二线化疗前所进行的治疗。维持治疗目的在于使患者接受一定疗程化疗,达到最大肿瘤控制效应,进而延长PFS和OS。目前临床中维持治疗药物大致分三种类型,一是以传统化疗药物为维持治疗,如吉西他滨及培美曲塞单药;另一种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药物为维持治疗的模式。第三种是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靶向治疗作维持治疗。在上述维持治疗药物中,吉西他滨作为维持治疗药物是较早获得临床研究证实,相对疗效和安全性较好,逐渐成为肺鳞癌治疗过程中最适合的维持治疗药物。
2006年在《肺癌》(Lung Cnacer)杂志发表的一项Ⅲ期临床研究CECOG,探讨了一线GP方案治疗4个周期后吉西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组的TTP较最佳支持治疗显著延长1.6个月(6.6个月VS5.0个月,P<0.001);尤其是基线时卡氏预后评分(KPS)>80的患者中,吉西他滨维持组较对照组延长中位OS(分别为25.3个月VS12.2个月)。此外,吉西他滨维持治疗使总体症状风险降低41%(HR=0.59),食欲减退风险降低48%(HR=0.52),疼痛风险降低45%(HR=0.55),显著降低症状恶化风险。该研究第一次证实了吉西他滨在晚期NSCLC同药维持治疗中的价值。2012年法国一项临床研究IFCT-GFPC0502则比较了一线GP方案治疗后采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治疗或观察的疗效。研究共464例患者入组,结果显示吉西他滨维持治疗组较观察组显著延长PFS达1倍(3.8个月VS1.9个月,P<0.001),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达44%(HR=0.56),且鳞癌和非鳞癌患者均能从维持治疗中获益。该研究再次巩固了吉西他滨在晚期NSCLC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基于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吉西他滨同药维持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疗效,使一线治疗药物的获益最大化。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对于一线含铂两药治疗后稳定或缓解的患者,可以采用吉西他滨同药维持。
二线治疗
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对于体能状况评分较好的,指南推荐可采用培美曲塞、多西他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JMEI研究显示,在晚期NSCLC二线治疗中,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疗效接近,但腺癌亚组中培美曲塞在PFS和OS中均优于多西他赛,在鳞癌患者中多西他赛显著优于培美曲塞。由于鳞癌患者中EGFR突变比例较低,EGFR-TKI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有限。因此,多西他赛是目前鳞癌二线治疗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药物。但该药存在的较高血液学毒性也是目前临床中较为普遍的问题。相对多西他赛,吉西他滨单药在ORR及PFS方面相当,但毒性显著降低,因而2014版NCCN指南将吉西他滨单药推荐用于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对于一线治疗中未使用过吉西他滨类药物的患者,在二线治疗中使用吉西他滨无疑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肺鳞癌治疗的未来发展
以驱动基因为靶点的NSCLC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代表为EGFR-TKI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抑制剂(ALK-TKI)。然而,当前这些研究热点集中在肺腺癌领域。尽管肺鳞癌的研究进展较慢,但近年仍取得了一些进展。
2012年TCGA研究组报道了178例肺鳞癌患者的全基因组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在69%的肿瘤样本中发现PI3K/AKT通路和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信号的变异,而RTK信号包括EGFR扩增、BRAF突变、FGFR扩增或突变等。随后,多项研究也证实了大约70%左右的肺鳞癌患者具有明确的驱动基因。目前部分驱动基因的抑制剂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去年和今年ASCO先后报道了两项关于肺鳞癌的研究,包括ARP1抑制剂iniparib和全人源抗EGFR抗体necitumumab等,但喜忧参半。随机开放性Ⅲ期ECLIPSE研究纳入825例初次化疗的Ⅳ期肺鳞癌患者,探讨了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基础上联合iniparib的疗效,结果显示加入iniparib并未显著延长患者的OS(均为8.87个月,P=0.348),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该临床研究已经终止。2014年ASCO发表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SQUIRE研究针对Ⅳ期肺鳞癌患者,探讨了在GP方案基础加入necitumumab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加入necitumumab治疗明显延长患者PFS(5.7VS5.5个月,P=0.02)和OS(11.5VS9.9个月,P=0.012),是近年来肺鳞癌治疗中的一大突破,值得关注。
小结
NSCLC的诊断逐步精细化,鳞癌与非鳞癌在治疗上差异较大,因此,基于免疫组化基础上的准确诊断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前提。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如何优化诊疗流程,进而最大化的使患者从治疗中获益是临床诊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由于目前晚期肺鳞癌患者治疗手段相对单一,因此基于整体治疗策略对鳞癌患者尤其重要。现有化疗药物中,吉西他滨在晚期肺鳞癌患者中疗效确切,在一线、维持及二线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并为指南所推荐,对鳞癌患者的整体治疗模式起到一定作用。当然,在优化鳞癌化疗模式的同时,更多地探索肺鳞癌患者的驱动基因,研发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才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http://xxb.365heart.com/show/102535.shtml 版主有心了,受益了 也就是说鳞癌现在主要手段还是化疗吗 化疗无效后怎么办呢?真是问题啊 鳞癌能走的路太少了 不知道一个肾适合什么治疗方法? 鳞癌无路可走了吗?:'( bxu2000 发表于 2015-2-16 17:15
鳞癌无路可走了吗?
很多靶向药对鳞癌也是有用的。 zbw1973 发表于 2015-4-10 20:13
很多靶向药对鳞癌也是有用的。
例如有那些药呢? 研发针对鳞CA的靶向药物,期望尽快用于临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