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基础知识] 联合免疫治疗,EGFR突变耐药患者后线治疗的一条生路

  [复制链接]
258916 11 小曲 发表于 2021-6-29 17:05:1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月凡
+ _& E) f* b) z2 H9 a: s/ p: z; k3 d+ M4 Q! b0 Y
最近这段时间,论坛鹰版和Vv两位版主分享的真实案例,让不少存在EGFR突变,而且已经出现靶向药耐药的患友,看到了一条全新的生路——以PD-1/L1抑制剂为核心,配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或者是奥希替尼等EGFR靶向药,进行免疫联合治疗。
0 t: W0 ?& b0 R" p  g5 c/ N. N$ l( v
0 d4 Q0 t8 V! J! g真实案例里良好的疗效,让笔者特别能够理解患友们的心境,而且随着EGFR突变靶向治疗在中国迈过第十五个年头,肯定还有很多坚持长期抗战的患友,面临或即将面临TKI类靶向药耐药,甚至可能是奥希替尼都耐药的“无药可用”困境。  J( b- }6 M2 t  O
, O- I  T) u, b  T% d" S
其实把免疫联合治疗,用在EGFR突变患者的身上,也是最近几年医学界尝试克服靶向药耐药,“突破免疫治疗禁区”的重要思路,这一次笔者想借着两项个人比较欣赏的研究,再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剖析,为患友们提供可能的治疗思路。' V, a+ ^2 G6 y% N$ T) d3 @% P
$ k) O- s/ ?9 K
01 奥希替尼的耐药,怎一个乱字了得
1 b& q2 \( z( E
6 w1 V* z* ?, @7 ]6 A) P用学术一点的说法,奥希替尼等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的耐药,可以被称为“碎片化”;用通俗一点的说法,这些三代药的耐药,机制上是非常混乱和零散的,不像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们那样,50-60%的耐药是因为继发T790M突变。
& D' R  W# }, x0 g7 |0 C6 G9 @, _% T; Z) m( C  O8 U
下面这张图就很直观地体现了这种混乱,几乎没有哪一种耐药机制,能单独在奥希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后的耐药中占据主导地位,更别说还有30-50%的耐药,是处于灰色地带的“目前耐药机制未知”的情况了[1],这就让后线治疗的方案选择成了棘手的难题。
8 t1 c1 Z8 D" n' B: p7 i' H- j* R9 j9 Z( i& N3 O
图片1.png
$ g. S) d0 m/ i* U' e+ T图1 目前已知的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二线治疗耐药机制* e6 P0 B+ ^4 c  |9 _' F) c

# R4 s: r+ o* H国外的权威指南会建议患者“根据二代测序(NGS)的结果,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但这一条放到国内的肺癌诊疗环境就很难实现了,先不说NGS目前价格还比较高,不少患友们不见得能承受,就算是真能找到明确的耐药原因,也不一定就有现成的方案可用。
& L- h% j8 v: g0 h& ?' @* w
: G) A: \" K5 I" l$ t# G像EGFR突变依赖性的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耐药(exon20ins),非EGFR依赖性的MET扩增这两种耐药机制,都是国外已经有药物获批适应证,但国内药物还没上市的,更多的耐药位点则是国内外都还没有药。做了NGS也没用,肯定会很难受。: ?- X* U: F3 X; a( L# ~( I' g& H
3 j- h0 ~/ Y, n# V+ Z
跟这些“远在天边”的潜在疗法比起来,免疫联合治疗就近在眼前了,不过它们到底有多大用处呢?那就得说说EGFR突变肺癌里,免疫治疗的起起伏伏,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了。0 Q+ x- b# ?# |0 T6 S5 h/ ^& ^
- y% P- G: p0 m
02 免疫治疗仍然可用,但入局不能太早8 w2 g6 K+ q. G% B& o/ i

" Q" r& j# m8 R, o+ u  |, O其实在PD-1/L1抑制剂出山后不久,医生们就在琢磨它们对EGFR突变患者的价值了,但对患者肿瘤样本进行的一些分析显示,EGFR突变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整体不高,用上PD-1/L1抑制剂可能也是费力不讨好。帕博利珠单抗(K药)、纳武利尤单抗(O药)单药或者联合EGFR-TKI一线治疗,都有不少没能成功的临床早期研究,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 l& i8 C3 B. _8 u- A3 t
4 Y! s: U/ b! o% l' c* E真正让大家对免疫联合治疗重拾一些信心的,是阿替利珠单抗(T药)一线治疗的IMpower150研究,这项研究的主方案是ABCP“四药联合”,也就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含铂双药化疗一起用,虽然看起来有些兴师动众,但也是取得成功的一种一线方案。! g& P8 K/ a( s! }' n1 y* s

1 V7 O/ o  O# Y; ^而与其它PD-1/L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不一样,IMpower150研究的入组标准里,特别写明可以纳入接受过至少一种TKI类靶向药治疗,但出现病情进展,而且没有接受过化疗的EGFR突变患者(也可以是不耐受TKI治疗),这样的患者总共有124例(13例没有接受过TKI治疗),占到研究总人数的11%,所以就被单独拿出来分析了。
( N) z* k, g2 \+ s) d2 W1 K# Q! W/ x/ d, T7 y2 G4 \
ABCP方案对这一部分EGFR突变患者,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与使用T药+双药化疗(ACP),或者是贝伐珠单抗+双药化疗(BCP)方案的患者相比,ABCP方案能够同时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两项指标分别是10.2个月和26.1个月,而ACP/BCP组两项指标分别是7个月和20-21个月[2-3]。而且已经对TKI类靶向药耐药,或是有Del19/L858R敏感突变的患者,治疗效果还相对更好一些。. S% B1 Q& n: s- l  B4 y4 S6 Y
: w+ t) `9 Z- z+ u! V
图片3.png
1 W. i  X- ]& b+ M5 T图2 ABCP/ACP/BCP方案用于EGFR突变且耐药患者的生存分析# f. b4 t1 m' v1 Z

( L9 R; z, ^! @3 C. T虽然笔者一般不建议横向对比不同临床研究的数据,但是看到这部分患者的PFS和OS,下意识就会想到奥希替尼用于T790M突变耐药患者的AURA 3研究,两项疗效指标几乎是一致的,不过IMpower150研究分析的绝大多数患者,之前没有用过奥希替尼。如果对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免疫联合治疗还能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价值就格外重大了。
3 \* q' d3 d& s% S# g' p  c9 t' w4 k9 E. H" s/ m5 U2 A
为什么免疫联合治疗一线用收效不好,放到后面用效果更好呢?鹰版和Vv版主的文章都讨论过这个问题,肿瘤免疫微环境在奥希替尼等靶向药治疗后的变化,很可能促成了免疫治疗的可用。已经有研究证明,EGFR突变的一部分肺癌细胞,就是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来实现耐药的,正好就撞到免疫治疗的枪口上了[4],后线使用的化疗、放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PD-L1的表达水平,而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可能是改造微环境的关键[5]。
8 C* ~* Y' f1 u/ K
* p; D% ]7 i7 r3 C9 w接下来笔者说说两项成果比较不错,而且都是在国内开展的免疫联合治疗临床研究,也为大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选择。
+ E) v7 e% c) r' C& @+ }+ ]+ H1 C3 H$ \9 x
03 免疫+化疗±抗血管,方案如何选?

  E! L( ~( w0 e- b7 M. }" I: p# |! R" r, A5 i1 ~/ C. i
首先是香港大学团队在去年ESMO Asia大会上报告的研究,使用了前面提到的ABCP联合方案,一直治疗到患者出现病情进展为止,而且入组的40例EGFR-TKI类靶向药耐药患者中,22例是奥希替尼治疗后病情进展的,这就相当有参考价值。患者在开始治疗前也没有接受其它检测,研究有点想要靠ABCP方案实现耐药后“通吃”的意思。
% Z/ t! Y- S1 X' l+ Y, ~9 B
- X1 h: n0 f# J/ b! RABCP方案在研究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2.5%,中位PFS是9.4个月,相比单纯化疗都要好一些,而且因为免疫治疗有“长拖尾效应”,患者达到的缓解很可能是长期、持久的,这对控制病情、长期生存非常重要。虽然用了四种药物,但联合治疗的副作用也不明显,只有15名患者报告了≥3级的不良事件,其中1名患者因此停药[6]。9 U* Y4 M. b: h) L/ a% ^
$ C# u# \5 i6 b) T7 B- ~
第二项研究则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使用的是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再加上卡铂和培美曲塞治疗6个周期,如果患者达到缓解,就继续用特瑞普利单抗+培美曲塞维持,一直到出现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为止。这项研究里只有1名患者用过奥希替尼,而50%的ORR、7个月的中位PFS也比ABCP方案要稍差一些,但研究还做了标志物方面的分析,提示PD-L1表达阳性(≥1%)或者合并有TP53共突变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7]。$ z* ~0 E/ Y7 s4 C

( s/ i  r+ l6 ~( R4 _ 图片2.png " G; i8 O- Y9 t* V
图3 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肿瘤大小的变化情况
3 i  @! a, P6 V- k$ ~+ @' l0 ^1 n
1 b3 A5 P5 U. w7 n# V2 K当然了,也不是每一种免疫联合治疗都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像K药+安罗替尼、O药+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的方案,效果就明显比不上这两项研究。所以理想的免疫联合治疗,可能就是PD-1/L1抑制剂、靶向VEGF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再加上化疗的三重奏。但要使用这样的方案,也需要患者身体条件比较好,来耐受治疗可能的副作用。
6 o! A' `/ ]& i! o8 v: F+ Z+ o) K; Y
至于要不要在开始免疫联合治疗前,检测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等与免疫治疗疗效有关的标记物,目前的证据还比较矛盾。以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如果是TKI类靶向药耐药,尤其是奥希替尼耐药,那可能就到了需要放手一搏的阶段,检不检测都无所谓了,将来如果有专门的前瞻性研究提供证据,病友们可以再依据相应的信息去检测。。
( z; u2 i" i& c: a' ^
: b( p+ f' z7 B* Y6 D1 Y" |据笔者了解,ABCP方案和特瑞普利单抗+双药化疗的方案,现在分别在韩国和中国进入了专门治疗EGFR突变耐药患者的III期研究(ABCP方案研究还纳入ALK突变耐药患者)阶段,预计到2022年中会有初步疗效结果。如果研究分别取得成功,能够证实前面早期研究的出色疗效,患友们用起来心里就有底啦。
  _$ B$ i  U$ t, [. U2 A* k+ O) d" |8 y
注:本文仅解读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并非对治疗方案进行的权威推荐,请遵医嘱用药!
! m4 M7 f2 n, ^4 F( p6 a$ i$ `
; u. q$ A. X% D4 o
% Q& |8 D( L) h. J2 v
参考文献:
7 k- f* c$ u$ \' J/ |% G1 O6 w; @
1. Leonetti A, Sharma S, Minari R, Perego P, Giovannetti E, Tiseo M.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osimertinib i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r J Cancer. 2019;121(9):725-737.
2. Reck M, Mok TSK, Nishio M,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ower150): key subgroup analyses of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or baseline liver metastases in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2019;7(5):387-401.
3. Reck M, Mok T, Socinski M A, et al. 1293P IMpower150: Updated efficacy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Ann Oncol. 2020;31(S4):S837-S838.
4. Peng S, Wang R, Zhang X, et al. EGFR-TKI resistance promotes immune escape in lung cancer via increased PD-L1 expression. Mol Cancer. 2019;18(1):165.
5. Jin R, Zhao J, Xia L, et al. Applica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EGFR-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from bed to bench. Ther Adv Med Oncol. 2020;12:1758835920930333.
6. Lam T C, Tsang K, Choi H, et al. 380MO A phase II trial of atezolizumab, bevacizumab, pemetrexed and carboplatin combination for metastatic EGFR-mutated NSCLC after TKI failure. Ann Oncol. 2020;31(S6):S1389.
7. Ren S, Zhang J, Zhao Y, et al.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toripalimab with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nt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resistant to EGFR TKIs: Efficac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J Clin Oncol. 2020;38(15_suppl): e21618.
4 W5 w# i( h" d# j' J

11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23-9-10 10:39

沂河风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21-7-6 12:4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烟台
非常期待的结果。希望医学科研工作者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wearevictor  初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21-7-7 01:0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最后的临床试验怎么样可以入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陪我到老  小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21-7-23 18:5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taishan  小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21-8-7 07:5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石家庄
真希望Alk的也能用免疫。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jxcddxl  高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22-2-7 10:1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可以一试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是佳~佳啊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22-7-22 21:4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期待好结果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累计签到:13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Yuanhua1  硕士一年级 发表于 2022-7-23 02:1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美地区
有突变基因到底适不适合用免疫?这个答案现在还是一片混乱,最近 美国知名的MD Anderson 癌症中心EGFR方面的专家医生是站出来说:免疫治疗对于绝大多数EGFR突变肺癌病人,是一场灾难⋯唉!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六六93  高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22-7-23 23:2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Yuanhua1 发表于 2022-07-23 02:12+ H- |3 }9 P' q7 J9 d. E- q
有突变基因到底适不适合用免疫?这个答案现在还是一片混乱,最近 美国知名的MD Anderson 癌症中心EGFR方面的专家医生是站出来说:免疫治疗对于绝大多数EGFR突变肺癌病人,是一场灾难⋯唉!

. i3 o9 q+ H' ~9 g2 @7 }# f0 Q# {. Q我们是21突变,一代靶向耐药后,其他靶向药全部无效,只能化疗,化疗耐药后不可避免地思考是否用免疫,问诊了好几个国内的专家,只有周彩存教授明确说不要用免疫,不会有用的,而是应该用白紫+贝伐继续化疗,实在要用也只能试一试化疗+T药。其他所有医生看我们现在这种无药可用的境地,都是建议可以用免疫,安罗加免疫或化疗加免疫,毕竟他们也不会帮病人考虑有效概率问题。目前我们是白紫+贝伐第一次,如果效果不好,还是想联合免疫试试,不过T药承担不起,要加也只能K药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日子  高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22-8-6 17:4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牡丹江
六六93 发表于 2022-07-23 23:271 F6 R; U% I; K* m
我们是21突变,一代靶向耐药后,其他靶向药全部无效,只能化疗,化疗耐药后不可避免地思考是否用免疫,问诊了好几个国内的专家,只有周彩存教授明确说不要用免疫,不会有用的,而是应该用白紫+贝伐继续化疗,实在要用也只能试一试化疗+T药。其他所有医生看我们现在这种无药可用的境地,都是建议可以用免疫,安罗加免疫或化疗加免疫,毕竟他们也不会帮病人考虑有效概率问题。目前我们是白紫+贝伐第一次,如果效果不好,还是想联合免疫试试,不过T药承担不起,要加也只能K药

3 c) k" B$ Q4 N您好 教授为什么建议化疗一定要连t 药呢 谢谢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