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谈癌症的治疗问题与新思路》转自天涯论坛探锁的心

    [复制链接]
233424 385 沉默的温柔 发表于 2015-2-8 00:08:59 |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只有先搞清恶液质的病理本质才有可能回答上述问题。那么恶液质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炎症。但这个炎症与那个你们都知道的炎症不一样。这个炎症是无感染性炎症。这个炎症虽然最初启动的时候是正常的免疫应急反应,但到了恶液质的水平就是亢奋了,失去了控制,开始杀死自身。为什么这个炎症会出现,这个炎症如何杀死宿主,以及上面那个问题到底是这个炎症来自癌症晚期还是这个炎症造成了癌症晚期?这些问题都会在后面讨论到。这里先提出来炎症的概念,并说说为什么它就是恶液质的本质。恶液质研究为什么多年来没有搞清楚这个炎症的本质,除了一些思维上的简单化倾向(癌症研究的通病),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因为缺少模型。大家可能不信,但70多年来的癌症试验室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成百上千个根本不形成真正意义上恶液质的肿瘤动物模型。恶液质的模型由于动物极快的死亡很难建立模型。什么叫极快死亡?我给个例子。我们把能够诱发恶液质的肿瘤细胞接种到小鼠皮下。10天后肿瘤长到黄豆大小的时候,宿主就会出现典型的恶液质症状,包括体重快速下降,竖毛,萎靡以至于在几天后死亡。就在宿主死亡的前后,肿瘤也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亡,几乎有同归于尽的趋势。大家想想,一个黄豆大小的皮下肿瘤,没有扩散,没有对机体任何主脏器的物理干预,没有代谢负担,居然可以致宿主于死地,可见恶液质是一个独立致死(跟肿瘤负担无关)的疾病,其致死的能力恐怕远超肿瘤负担(大家可以参考上面有图片的那个荷瘤鼠,肿瘤负担高到身体的40%都不会死)。小鼠没有人类的思维,也不太可能对肿瘤本身有任何“恐惧”,但还是很快死了。这个事实可以否定很多人传说的什么癌症病人都是吓死的。。。。。小鼠不懂癌症的概念,不害怕,不是也很快死了吗?可见恶液质让宿主快速死亡不需要通过精神的作用。造成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失控的炎症。不要小看炎症(临床上基本上是忽视的态度),很多很多人历史上和最近就死于这个炎症。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流感的爆发和大规模(上千万人)死亡。老百姓一定以为那些人是死于病毒感染,错。那些人是死于病毒感染后诱发的超级炎症。最新的例子就是非典病毒感染。死的人一样是死于病毒感染诱发的超级炎症,而非病毒感染本身。当然还有一些只有医生才关注的临床疑难也是炎症造成的。比如说肝脏和其他脏器的缺血后灌注(恢复供血),一部分会出现严重的急性死亡。剩下的即便是当时不死,病人躺在ICU还是会在几周内衰竭死亡,炎症使然。还有急诊室的医生见过车祸或者枪伤的病人手术后无法恢复,躺在ICU数周后衰竭死亡,也是炎症使然。再说说慢性炎症的死亡疾病,肺结核,艾滋病,寄生虫病,慢性乙肝(丙肝等)。。。。。。。当然癌症也可以算是“慢性”之一了。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这么多“炎症”造成的疾病?怎么回事?这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病怎么都是炎症为本呢?其实炎症性疾病起因就是两个根本条件:1)创伤或者细胞死亡从局部进入全身;2)缺少特异性抗原。所有我上面说的那些病都具备了这两条。拿肝脏的缺血灌注来说,缺血造成了大量肝细胞死亡。这个不要命,要命的是再恢复供血的时候,大量的死细胞以及释放的细胞内物质随血流进入循环,刺激了炎症应急反应。应急反应也不该要命,因为人类的进化上把防御分成了两步:先天应急免疫和后天过继免疫。这是有道理的。先天应急反应靠的是创伤和死亡所发出的信号来调集免疫的非抗原特异性应答。通俗地讲就是一窝蜂先冲上去看看,同时为后面的抗原特异应答启动创造条件。从原始进化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身上出现了创伤和细胞死亡,接下来出现细菌感染的机会几乎是100%。先天应急反应可以保证所有对付感染的因素都聚集到创伤的位置(炎症和红肿),时刻准备着感染的发生。当感染真的发生以后,抗原特异的免疫应答通过准确的抗原定位清剿感染源,完成一次完整的免疫防御战。这里关键的一步是后天过继免疫一定要启动。只有这个免疫启动才会自动下调先天免疫的炎症。如果后天的过继免疫应答由于缺少可识别的抗原不启动会出现什么情况?那就是我们看到的先天免疫的不断扩大最后变成了亢奋,导致了宿主的死亡。从这个角度看,现代医学的先进和抗感染有时候就打断了过继免疫介入创伤的机会,比如说车祸和枪伤。过去是必定要感染的。病人抗感染是通过过继免疫下调先天免疫的一个自然步骤。如果扛过感染就会康复。但现在的急诊处理重点在抗感染,使得抗感染的过继免疫因无感染而无法启动。但创伤本身又启动了很高的应急炎症。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但炎症怎么就会死人?炎症死人主要是三板斧:1)凝血异常;2)多器官衰竭;3)体能耗竭 。前两个是急性的,最后一个慢一些。先说说凝血异常吧。有高凝和低凝两个方向的异常。一般先是高凝随炎症升高而出现,结果是大规模血管和器官内凝血,堵塞器官(肝脏,肾脏)影响功能。如果这个不能致死,那么接下来是凝血因子与非正版(纤维蛋白原)耗尽,再无能力短期内正常凝血,结果是器官内(肠道)出血不止,导致死亡。其实,也不光是炎症影响了凝血,凝血异常也是启动炎症的机制之一。比如说出血。血管外皮上有一些可以启动炎症的信号受体。这些受体的配体(就是可以激活它们的蛋白)是血流内的蛋白。平时隔着血管壁,配体看不见受体,自然是相安无事。但当血管破裂的时候,血管内的物质释放到血管外,看见了炎症受体,激活了炎症。炎症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帮助血管修复,所以要加强凝血(堵住破裂的血管对吧)。但是什么事一旦放大的全身就麻烦了,就成了系统凝血异常,要死人的。再说器官的急性功能衰竭,主要集中在心肺和肝肾。很多人知道肺部感染会死人,但那么知道是怎么死的吗?是“感染”致死吗?非也。其实还是感染造成的急性炎症导致了心肺衰竭死亡。这些器官的衰竭不一定直接是这些部位的原因。比如说,有些病人放疗来缓解腰椎附近的扩散灶造成的疼痛,但放疗后可能造成病人很难受,甚至出现肝昏迷症状(难受,迷糊)。其实就是因为大量死亡的肿瘤细胞进入了全身,造成系统炎症。炎症很高的时候会影响肝脏的功能,血氨上升,造成大脑的障碍。炎症致死机制中最常见的和相对最多发的还是心肺衰竭。炎症厉害的时候肺部会涌入大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机械性堵塞肺部,加上白细胞分泌的各种炎症因子,可在肺部造成呼吸困难。为什么肺部会突然涌入大量炎症细胞呢?这就是目前临床上认识出错误的地方了。临床上的主流见解是说因为有感染,所以有炎症。我们的看法是反过来:因为有炎症所以有感染,然后是感染推高了炎症。证据是什么呢?临床上经常发现很多高炎症血象的肿瘤病人找不到肺部“感染”的过硬证据。痰(细胞)培养的结果经常是半阴半阳,就是说有也有,说没有就没有(变成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是抗生素用一下似乎也有效。当然也有很多临终期的癌症病人经常合并出现明显的肺感染(黄痰)。我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呢?首先,前面已经说过,出了高炎症基本上是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没有抗原。更进一步,在系统炎症的环境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都受到严重挤压。比如说那么有机会看看晚期癌症病人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很高代表炎症,其中90%的粒细胞,不到10%的淋巴细胞。这个血象表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不太工作了,抗病毒和细菌以及其他记忆中的感染源的能力大大降低。这个血象本身就是感染的最佳机会。肺部呼吸总是会有个别细菌带进来。平时正常的时候没问题,但高炎症的情况下就不同了。这点细菌真的有可能造成小规模感染。但是这个感染会导致已经处于亢奋阶段的先天免疫更加亢奋(因为它们天生就是为了应急感染而准备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正反馈:炎症造成抵抗力下降,促进肺部感染;感染造成了更高的炎症,而更高的炎症几乎全部封闭了过继免疫的存在和功能。。。。。结果看上去是肺部感染,但抗生素治疗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系统炎症已经起来了,肺部已经塞满了白细胞。于是就出现了急性的肺功能衰竭,病人可以在数小时之内死亡。其他的器官功能性衰竭有大同小异之处,但同样是炎症过高的结果。最后,如果炎症抑制处于不太高的水平,那么仅仅靠炎症烧掉的脂肪和肌肉也会最终把一个正常的机体烧光。其实我们很多人没注意,但如果注意的话,那么会发现有时几天的感冒发烧看上去不起眼,但可以在某些时候(浑身酸疼的那一种)在几天内烧掉你好几斤的肌肉和脂肪。试想,一个连续发烧一两个月的病人究竟有多少肌肉和脂肪可以当燃料呢?当肌肉和脂肪烧光的时候(癌症病人晚期的皮包骨),炎症就会开始烧器官了,那时离死亡就很近了。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外行的朋友们看不懂是因为对免疫系统是个什么东西不了解。我试着给大家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看看是否有用。
人的免疫系统是防御用的,否则完全可以去掉而不会影响到代谢和生存。免疫系统不是天生的,是出生之后几个月内建立的。免疫系统有两个大的分支:就是我在讨论炎症时常提到的先天应急免疫和后天过继免疫(过继这个字眼来自英文直译,实际上更贴切的翻译应该是适应,就是指根据抗原来对症应答)。先天免疫管应急,比如创伤,出血等情况。先天免疫没有对某个抗原的识别,启动与否完全靠应急信号。一个比喻就是先天免疫有点一窝蜂涌上去先看看的意思。我们平时受伤的时候伤口马上出现红肿就是应急反应,也叫炎症。相比之下,后天过继免疫是抗原特异的,针对性非常强,但如果启动效率极高,且副作用很小。当然是后天免疫好使,但后天免疫自己很难启动,需要先天应急免疫那个一窝蜂帮忙。所以人类进化上一个最典型的免疫应答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野人在狩猎中被野兽抓伤。伤口马上招致先天应急反应。伤口处的细菌(来自野兽的爪子)会开始繁殖。但伤口的炎症呼唤主管抗原特异的淋巴细胞来看看有没有抗原(当然有)。淋巴细胞看到细菌的抗原,于是开始启动后天过继免疫应答。针对细菌抗原的淋巴细胞迅速增殖扩大数量,在一两天内开始显示攻击的力量。同时这些激活和增殖的淋巴细胞通过细胞之间交流的方式“告诉”先天免疫的应急细胞可以熄火了,这里有后天免疫来处理。于是先天免疫熄火,不再造成疼痛和红肿。而后天免疫则开始打扫战场,将最后一点点抗原彻底消灭。之后,后天免疫通过保留一部分特殊的细胞留下一个“记忆”,以便下一次再次发生同样感染的时候能够更快启动应答。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美的防御战。
但是如果先天免疫应急(不需要抗原,只需要创伤和细胞死亡)之后,后天免疫看不到抗原怎么办?这就是很多问题的原因。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为什么黑手不是病毒感染杀死的细胞而是炎症呢?因为病毒感染杀死的细胞数不足以造成多大的直接伤害,最多就是呼吸道的表皮细胞大量死亡。但是这个大量细胞死亡会引起先天免疫的应急反应(也就是炎症)。如果这个炎症得不到后天过继免疫的接班和下调就会出现我们看到的临床症状(心肺衰竭)。但禽流感感染后宿主会不会及时启动后天的过继免疫呢?那就说不定了,因人而异。从目前的情况看,肯定是在一些人群中不能启动这个应答。为什么在有些人体内就不能启动后天过继免疫应答呢?这里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到应答的启动。一个是每个人免疫构成的不同,识别的抗原序列不同。比如说,流感病毒N蛋白的某一段在你的免疫看是抗原,在我的免疫看就不是,我的免疫有可能看到H蛋白上的一段序列是抗原。这个是天生的,不可改变,有点“命”的成份。总的说,禽流感病毒很小,潜在能够提高抗原的病毒序列很少,相对来说免疫原性不高,不容易很快启动一个后天特异的抗病毒免疫应答。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炎症的高低了,这个几乎跟死了多少宿主细胞成正比。而死多少细胞跟上一个复制循环后放了多少自由病毒出来,这些病毒又再次感染了多少细胞有关。要知道,每一次循环的放大率可以是成千上万的。就是说上一个循环病毒杀死了我身上一百万个细胞(不算多),我的应急免疫没有因为这一点小小的“创伤”而大兴问罪之师。但这一百万死细胞里会放出多少新的病毒吗?至少一千倍。就是说一天之后,当这新放出来的病毒再次感染的时候,它们有可能感染一个亿的细胞,杀死这些细胞并释放一千个亿的病毒颗粒。当一个亿的细胞集中死亡的时候,你的应急免疫系统就疯了。于是就有了高烧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症状。这个炎症是帮助特异性免疫启动的,但如果不能启动,则会造成越来越高的炎症以至于失控。对于有些人,如果病毒的复制循环正好造成了少量细胞死亡,但又没有少到应急反应看不见,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启动过继免疫而不至于炎症过高。但对于另一些人,前一个循环处于应急反应的警戒线之下,下一个循环又放大太多,造成了应急反应亢奋,那他就悲剧了。总得来说,后天特异的抗病毒应答启动得越早,病人下调先天炎症的时间就越充分,整个感染清理过程就越平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同样是感染了H7N9,但发一点烧就好了(昨天上海报道的那个4岁小孩子),跟普通感冒没有多大差别,但另一些人就会丧命。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谢谢楼上的朋友关于保护原创思想的建议。其实一个对自然真相的理解不应该存在排他性的保护。也就是说救命的知识应该是天下共享。当然,天下人对那个得到这个知识的人总是会给予“承认”,有的时候不该享受这个承认的人篡夺了荣誉。这个可能我已经说了,说明我已经有了准备。
退一步,如果谁能抄袭了我的思路,拿去救了天下很多人的命,我未必要跟他过不去。。。。。
今天发布的疫情公告想必大家都关注了:2个患者还是在“全力”抢救无效后死亡。这其实也验证了我说的对严重患者,抢救的重点不应该是抗病毒,而是抗炎症。我可以断定这两个病人是接受了最新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我们能就此说是我们国家最新的抗病毒药物有假?当然不是。那么真的有效的抗病毒特效药怎么会不管事呢?从我上面讲的道理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来。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kenluo_f3t 165楼 2013-04-10 14:07:52
  感谢您的分享! 您的专业分享让我们这些现有或潜在病人/家属至少能更理性的看待肿瘤及相关治疗的问题。 从您分享中,可以感受到肿瘤治疗的核心实际上是由病人本身的免疫功能及对症的治疗手段所决定。 这里就有个核心问题:对于病人的“后天过继免疫”能力是否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因为对病人此方面能力的认知,可以帮助病人,病人家属及医生事先帮助判断病人是否适合于作肿瘤的切除手术!如果能力不强,就应该避免进行切除......
  -----------------------------
  问题很中的。看来我的讲述还是看得懂的。
  回答你的问题:后天过继免疫是一个抗原特异的应答,检测也必须抓住这个核心。类似于其他抗原特异免疫的检测,金标准是皮肤免疫反应(皮试),比如说结核抗原那样的皮试。但这里就有两个困难:一个是医学道德方面的。我们必须要抗原。而抗原就是病人的肿瘤!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可以把同样的肿瘤细胞接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看能不能长成肿瘤。长不起来就可能是特异性免疫存在。但人身上怎么可能允许这么做呢?所以这个金标准就不能用。第二个是技术方面的。在体外我们有可能把肿瘤细胞破碎以后加到抗原呈递细胞里,然后把这个带有肿瘤抗原的细胞与需要测试的病人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如果淋巴细胞对肿瘤有识别,我们会看到淋巴细胞分泌伽玛干扰素。但实际做这个试验时有很多技术难题还有待解决。
总之,用准确的实验室手段来测试病人的抗肿瘤过继免疫目前几乎做不到。但这不排除其他间接判断,比如利用病史和对各种治疗的应答情况。这个是后话,以后再细说。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上面讲了很多炎症致死的机理。那么癌症是怎么诱发恶液质(炎症)的呢?以前很多年研究人员都是在假设癌细胞可能分泌一种诱发恶液质的因子。曾经也有过数个怀疑对象。比如说著名的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前身就叫“恶液质因子“,原因是发现恶液质体液中常常会有这个因子。后来另一队研究人员发现内毒素可以诱导血里产生能使肿瘤坏死的因子,最后一定性:两个蛋白质是一个东西。按说看到这件事太重要了,顺藤摸瓜的话今天就不是这个局面了。但令我惊奇的是这个30年前的重要发现居然就没有人去追踪。为什么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因子却是同一个东西?难道说肿瘤的坏死跟恶液质之间有什么关联?到今天我可以有把握地告诉你们:在缺失了抗肿瘤特异性免疫调解的前提下,肿瘤坏死将直接导致恶液质!我奇怪的是:如果我们在40年前就得出这个结论,如果我们知道肿瘤细胞的死亡很可能导致致命的恶液质,我们还会拼命地去搜寻各种人为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吗?这里跑开多说几句题外话吧。我们人类的癌症研究走了几十年的弯路(甚至是死路),为什么?我今天站在山顶上,望着山下另一边还在忙忙碌碌地追求创造“奇迹”与财富的癌症研究大军,心里已经很清楚他们走到弯路上的原因。不是其他的研究人员不够聪明,我相信单独地拿出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思维敏锐。也不是他们不够勤奋,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比我勤奋有余。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看,我深知把他们“逼”入歧途的是当今流行的研究基金审查制度,是世俗和功利的诱惑,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把持与胁迫,更是人性在生存压力下的软弱与无奈。当吃饭和生存必须靠发表论文才能保障的时候,可以想象结果是什么吧:最能造假的才最有饭吃,靠造假上去的不会承认错误。。。。。你们知道西方科学的起源来自什么人吗?是每天要靠劳动才能果腹的穷人,还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受好奇心驱使的贵族?一个不需要靠造假欺骗得到下一年食物的贵族干嘛要不顾事实变造实验结果呢?所以,从人性上讲,今天的饭碗与实验结果直接挂钩的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正是这个失败的制度导致了当年过度追求“肿瘤坏死”,而不是恶液质,导致了完全不去追踪为什么两个看似不着边的东西却是同一个。因为TNF的临床商业潜力太大了,大到你给不出一个数字来。所以所有的人都盯着肿瘤坏死因子不放,都希望发现下一个肿瘤坏死因子,都因此而名利双收。。。。。但是我告诉你们:科学不可能名利双收。科学可以允许出名,但决不该导致发财,那样就是误导了,几十年的误导至今还在发生。。。。。好了,回来讲我们的科学吧(这个是最让人踏实的感觉)。除了肿瘤坏死因子,后来还有人报道说是其他白介素,比如白介素-1B和白介素-6等,是导致恶液质的关键因子。所有这些因子都不能单独稳定地在正常实验动物身上复制出恶液质,所以按照科学的逻辑,都不能算是恶液质因子。再后来看到的各种因子多了,大家好像明白了一个道理:恶液质不一定是一个因子的问题,而是一堆因子的问题,有时候只这个多一些,有时候是那个高一点,但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由各种免疫因子推动的现象。由于这些免疫因子也会在各种炎症中出现,有人也使用了“炎症”这个字来描述恶液质。但是仔细看,这些人的本意不是我今天说的炎症,而还是由于某个白介素因子异常导致的简单免疫紊乱。由于思路不对,应对的方法自然不管用。恶液质的研究进行了几十年(处于冷门),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个你们可以从至今临床上对癌症晚期恶液质病人的束手无策就可以判断。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那么肿瘤到底是怎么启动恶液质的呢?我们目前还不敢说十分肯定,但是基本上不外是两种条件:一个是大量的肿瘤细胞死亡,类似于肝脏的缺血灌注,导致大量死细胞进入循环,是机体误认为是大创伤,产生应急炎症。但接下来特异性免疫起不来(没抗原,没有预存免疫,或者已经耐受),造成炎症不断上升,最后失控。第二种情况是先由局部炎症发展而来,最后变成系统炎症。局部炎症最有可能的是血管破裂和肿瘤死亡一起造成的“创伤”信号。血管为什么破裂?因为肿瘤细胞,特别是扩散到外周的单个细胞不具备完美的供血程序。血管在这些细胞当中生长会有很多不完全性,比如说内外结构不完整,生长方向不确定。造成的结果就是血管一边长,一边垮塌,造成肿瘤内出血,诱发炎症。而肿瘤细胞由于供血不完美,也会不断生长,不断饿死或者被瘀血泡死。从解刨上看就是一个破破烂烂,血肉模糊的组织。这种局部炎症一旦变得越来越严重,就会向循环系统释放炎症信号。只要局部炎症不能帮助特异免疫启动,最终就可能扩散到全身,变成恶液质。
沉默的温柔  大学二年级 发表于 2015-2-8 0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吉林
我不反对外科手术。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外科手术是可以“治愈”一些癌症的。当然,我在这里说的是为什么手术可以临床“治愈”癌症。因为有那个看不见的免疫在术后帮助清除了新出现的扩散灶。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所以手术本身不敢说就能解决问题。我们想做的就是搞清楚手术的不足,想办法补偿。
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原发肿瘤大多数时候不引起炎症(恶液质),但复发或者扩散肿瘤大多数都会诱发恶液质呢?这个观察是临床事实,也是为什么原发肿瘤很少死人而复发或者转移癌很快死人的根本原因。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从两个方面看到了可能的解释。一个是原发肿瘤一般供血相对稳定,肿瘤内血管和肿瘤细胞自发坏死的情况少。而扩散肿瘤则可能出现很高的血管与肿瘤细胞坍塌坏死的情况,容易诱发局部炎症(上面讲过这个道理)。再一个就是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是否存在。以前就讲过后天过继免疫可以调解先天应急炎症。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看到炎症很高,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后天过继免疫没有工作。原发肿瘤与特异性的抗肿瘤过继免疫之间有一个平衡,互相依赖,互相制衡。这个抗肿瘤的过继免疫是可以控制炎症水平的,所以原发肿瘤多数情况下看不到恶液质。当然少数情况比如说胰腺癌往往有恶液质存在,但那种情况几乎都是有远端转移的,也就是说是表明抗肿瘤过继免疫已经没有了。对于很多扩散肿瘤来说,它们的出现都是发生在原发肿瘤已经没有了,供养抗肿瘤过继免疫的抗原一旦没有了,这个免疫应答也会衰竭。当这个应答衰竭到不能再消灭新出现的扩散灶的时候,扩散灶就会发展,就有可能因为肿瘤和血管的微环境诱发炎症并发展成为恶液质。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