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与爱有别 于 2013-6-8 22:13 编辑 / z7 R- n" U. y" y, ^+ x5 T9 ]4 e
! [1 A3 |6 x8 P& Y+ b0 p       顺铂 顺铂名为顺式-二氨二氯合铂(Ⅱ),又称顺氯氨铂,于196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
. a5 |' z1 V7 c
$ z# D% L# h. H1 _ 卡铂 卡铂名为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是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以及Johnson Matthey公司于80年代合作开发的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卡铂的特点主要有(1)化学稳定性好,溶解度比顺铂高16倍。(2)毒副作用低于顺铂,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通过自身骨髓移植和采用克隆刺激因子可防止骨髓的毒性。(3)作用机制与顺铂相同,对于那些无法耐受剧烈胃肠道反应或者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选用卡铂来代替顺铂,顺铂与卡铂90%交叉耐药。(4)与非铂类抗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可以与多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阿迪索尼(Ardizzoni)等对9项临床试验共2968例患者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顺铂组客观有效率(ORR)高于卡铂组[30%对24%,比值比(OR)为1.37,P<0.001),后者死亡风险较高(HR为1.07,P=0.1)。而亚组分析显示,在非鳞癌和接受第三代新药联合治疗的患者中,卡铂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顺铂组(HR为1.12对1.11)。顺铂组主要毒副作用为3~4级恶心、呕吐(18%对8%,P<0.001)和肾毒性(1.5%对0.5%,P=0.018),而卡铂组更易发生3~4级血小板减少症(12%对6%,P<0.001)。
8 t5 S! E# B' l1 p2 A0 z% O2 l1 K; Y$ K D/ s$ F. H
      奈达铂(Nedaplatin,NDP)是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1995 年在日本首次获准上市,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宫颈癌等。奈达铂的水溶性是顺铂的10倍,无需水化,与顺铂、卡铂无完全交叉耐药。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白色素减少;其他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 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耳神经毒性、脱发等。奈达铂的毒性谱与顺铂不同,其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血液学毒性较顺铂高,肾毒性和胃肠道副反应有所降低。# E& W) `5 M4 ]0 o2 ?7 n, s
8 `' [* _. X P5 O: @3 b( g! p
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名为左旋反式二氨环己烷草酸铂,Oxaliplatin,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开发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奥沙利铂由瑞士Debiopharm公司研制开发,法国Sanofi公司生产销售,1996年10月在法国率先上市,目前还在中国、欧洲及南美洲的其它国家上市。奥沙利铂为一个稳定的、水溶性的铂类烷化剂,是已上市的第一个环已烷二氨基络铂类化合物,也是第一个显现对结肠癌有效的络铂类烷化剂及在体内外均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它对耐顺铂和卡铂的肿瘤细胞亦有作用。
6 j7 x2 `$ ?% Q' E8 p Z 6 T, w7 J: k+ E% `" A1 ^
乐铂 乐铂名为1,2-双胺甲基环丁烷铂(Ⅱ)乳酸盐,Lobaplatin,是由德国爱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又一个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该药毒性作用与卡铂相同,且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我国于1998年批准乐铂进口。乐铂对高加索人种治疗非小肺癌无效,对亚洲人非小肺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2 ~: y0 x; |( W1 Y" G* z( v, b T* C5 T, P
  200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随机对照研究ECOG 1594显示,4种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吉西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铂类)治疗组的中位OS均无显著差异,在日本进行的FACS研究 (吉西他滨、伊立替康、紫杉醇、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铂类)同样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勒卡瓦利耶(Le Chavalier)等通过荟萃分析证实,基于吉西他滨的GC方案较其他第二、三代方案将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了3.9%。斯塔尔(Stahel)等人于 2008年发表的荟萃分析同样证实,含吉西他滨的一线化疗方案可较不含该药的方案将一年生存率显著提高5.1%。因此,可以认为GC是第三代含铂化疗中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案。# |% S! ]; x* B% H3 r2 k
3 S$ t1 K0 f, t# `& K
口服拓扑替康组和多西紫杉醇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5.1%和28.7%,二者生存率3.6%的差异达到了预定的非劣效性检验目标,中位生存 期分别为27.9周和30.7周(P=0.057),中位TTP为11.3周和13.1周(P=0.02),两组的有效率均为5%。多西紫杉醇组较口服拓 扑替康组3~4级中性粒细胞缺乏更常见(60% vs. 50%),拓扑替康组较多西紫杉醇组3~4级贫血和血小板降低更常见(26% vs. 10%,26% vs. 7%)。结论认为,口服拓扑替康可作为晚期NSCLC二线治疗要求口服治疗患者的选择。
5 m8 y: z9 B. U/ ]; p( u8 o" k4 f9 u. `
长春氟宁二线治疗NSCLC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相似,可作为晚期 NSCLC二线治疗的选择之一。4 f& `; F5 A7 M: z: ?: p
5 c, [$ Z4 k4 x" x7 t0 a, I2 D( T |